包括经络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循行部位、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表示,经络学说的内容十分广泛。经络中血气的运行与自然界的关系,经脉循行路线上的穴位及其主治作用,经络与脏腑的关系等等。
以古代的针灸、导引等医疗实践为基础,经络学说的形成。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结合当时的解剖知识和藏象学说,经络中血气的运行与自然界的关系逐步上升为理论的其间受到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黄帝内经》问世,标志着经络学说的形成。
气血的运行受到阻滞,如果经络的功能发生障碍。就会得病,发生疼痛或其他不适。这时,有病的经络上选择适当的穴位针刺,使气血恢复畅流,常能取得疗效。
病人除感到酸、麻、重、胀之外,针刺穴位时。经络中血气的运行与自然界的关系这种感觉往往还向上下传导,有的还从四肢向躯干、甚至向头面传导,而传导的路线大多与经络循行的路线一致,所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经络传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