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裘沛然,已故,享年97岁,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

国医大师裘沛然:养生之要 识度守度
裘老虽从医七十多年,但对养生之道,不甚讲求。养生保健方法,如太极拳、健身操、气功静坐,均无雅兴;食品营养、药物进补,也无意尝试……那么,他的养生奥秘究竟在哪里呢?
养生切莫贪生
裘老有诗云:“养生奥指莫贪生,生死夷然意自平;千古伟人尽黄土,死生小事不须惊。”
裘老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有不少危重病人或身患绝症者,凡能坦然自若、乐观开朗地面对病情、积极配合医生诊疗的,大多抗病力增强,元气逐渐恢复,病情渐入佳境,甚至完全康复。而越是忧愁、恐惧、怕死的患者,则精神崩溃,气血耗散,病情常加速恶化。
所以,人不必刻意地去追求健康长寿。从容、淡定、坦然地面对生活,品味人生,乐天知命。
养生贵在识度与守度
度是衡量一切事物轻重、长短、多少的统称,它包括理度、法度、制度、气度、节度等,做人的一切,都得有个度,养生也不例外。
裘老说,孙思邈提倡“饥中饱,饱中饥”,此为饮食之度;汉代华佗主张“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此为劳逸之度;《黄帝内经》载,“起居有常,不竭不妄”,此为房事之度;《论语》载,“唯酒无量不及乱”,此为饮酒之度;“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此为理财之度;“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此为精神文明之度;“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此为做人之度。
儒家所倡导的“中庸之道”,是指无过无不及,处理事物要恰到好处,这是把握“度”的最高准则。《黄帝内经》曾提出“生病起于过用”的观点,如饮食过饱、情志过用、劳逸过度等均可成为致病之因。裘老提出的养生贵在识度与守度,就是“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