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硅谷的IT从业者来说,谷歌的美食、彩色自行车和超高的薪水福利已经成为谷歌形象的一部分,吸引了众多的互联网人才。那么,当谷歌开始涉足生命科学领域,他们又凭什么和美国众多生物医药巨头和著名学术机构进行人才竞争?不久之前,业内著名的心脏病专家Jessica Mega宣布从哈佛医学院转投谷歌公司,再度让业界对这一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
Jessica Mega表示,转投谷歌之后与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技术人才合作让她振奋万分。未来Mega的工作重心将集中于开发小型电子设备以收集患者数据。
事实上,Jessica Mega仅仅是近年来众多投入到谷歌生命科学部门旗下的学术大咖团体的一员。今年九月份,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院的Thomas Insel宣布加入谷歌公司生命科学部门;去年,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分子生物学家Cynthia Kenyon离开学术圈转投谷歌怀抱。而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份名单似乎还会进一步扩大。
有人认为,随着互联网公司向健康产业的渗透,这些IT领域的强者手中掌握的强大数据分析、模拟等能力都深深吸引着传统的生命科学工作者。通过与IT产业的结合,生物学家能够更好开展课题,了解生命本质。这些资源都是以往在学术机构很难获得的。此外,进入谷歌公司意味着这些学术大咖们未来的工作目标有极大改变,以往在学术圈中,科研工作者的主要评价标准是学术论文,而现在这些大咖们则可能更加关注产业化的成果。例如2012年进入谷歌的Brian Otis,舍弃他在华盛顿大学的终身教职后进入谷歌生命科学部门后开始着手研发能够实时监测血糖的隐形眼镜设备。这一项目也受到了一些生物医药巨头的关注,并于去年与诺华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
而谷歌并不是唯一一家开始挖角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的互联网公司。苹果公司、IBM公司等在进入健康领域之后都表现出了求贤若渴的态度。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公司能够提供一些在传统生物医药公司难以提供的机会,才会吸引如此众多的学术大咖汇聚于此。而来自多领域技术人才的汇合必将在生命科学领域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