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适量运动
研究发现,步行对心脏健康非常有利。每慢走3分钟就快走1分钟,可以使心率有规律地增快、减慢,有助于改善血管功能。每周3~5次为宜。
2、以茶取代咖啡
与不喝茶的人相比,每天喝三杯茶的人罹患心脏病的几率减少一半。据了解,茶叶中的强效抗氧化剂类黄酮具有保护心脏的功效。
3、早晨搓手
早晨起床后,人体各器官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将开始新一天的工作。随着人体活动的增加,心率会加快,因此早晨要注意调养心肺。可采取搓手心、揉按手指等方式,通过刺激手心的劳宫穴,让心脏兴奋,并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起到保健作用。搓手心时,将两掌合并,来回对搓,尽可能地摩擦手心。此外,早晨,将两双手的手指相互对揉按摩,也能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4、喝牛奶
每天都把牛奶、酸奶或是奶酪当成必吃食物的人,他们的血压会比其他人下降4%左右,要知道血压越高,破坏血管的能力就会越强,罹患心脏病的风险也就会越高。而且低脂的乳制品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其包含的“坏脂肪”更少。
5、用热水泡脚
因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热水泡脚可以供给它能量。热水泡脚能够使气血运行通畅,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强新陈代谢。水温以42℃~45℃,温暖舒适为宜。
6、每天大笑15分钟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看15分钟喜剧电影,可使外周血管松弛,并将血流量增加维持45分钟。
7、常做蹲伏锻炼
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好胆固醇水平,降低心脏病危险。蹲伏运动可训练最大肌肉群,效果最佳。
8、吃够主食
美国营养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主食吃得少的人,坏胆固醇会增高,患心脏病的风险更大。而且,如果一周不进食主食,大脑的记忆力与认知能力就会受到损害。
9、常洗热水澡
因为热水洗澡使身体的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排毒,并且能够补充阳气。水温一般控制在30℃左右为宜。另外,也可以用热毛巾擦脸擦身,不但容易去除灰尘污垢,还能够排汗降温,使皮肤透气,让人感觉凉爽、舒适。
10、晒太阳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显示,每天晒五次太阳,每次20分钟,可以使心脏疾病的死亡风险降低26%。
11、深呼吸
研究显示,每分钟深呼吸10次,每天做15分钟,坚持两个月,可以帮助降低血压。这是因为浅呼吸会减缓身体代谢盐分的速度,从而引发血压升高。
12、说服配偶彻底戒烟
否则会导致不吸烟一方患心脏病的几率增加92%。原因是,二手烟同样会使人体内坏胆固醇增加,好胆固醇减少,血栓危险加大,因而更容易导致心脏病。
13、用橄榄油烹饪
用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烹凉拌、烧菜或烘烤食物,可降低“坏胆固醇”水平,提高“好胆固醇”水平,因而有益心脏健康。最好选择初榨优质橄榄油,其中含有益心脏健康的多种抗氧剂。
14、每天半杯核桃
专家表示,核桃中富含的α亚麻酸(一种欧米伽3脂肪酸)具有抗氧化功效。研究发现,每天吃半杯(约半个拳头大小)核桃可改善血管功能。
15、喝石榴汁
石榴汁(普通石榴)可以避免动脉硬化,甚至可以逆转心脏衰老的局面。美国一项研究发现,石榴汁能减少30%血管上堆积的胆固醇凝集物。
16、保持精神愉悦
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中,唯有喜属于良性刺激,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对健康有好处。还应做到清心寡欲,养心敛思,处世达观,消除嫉妒。
17、多吃橙色食物
研究发现,血液中β胡萝卜素水平最低的男性参试者患阻塞性心衰危险增加3倍。多吃橙子、胡萝卜、南瓜等橙色食物有助补充胡萝卜素。
18、避开污染空气
研究发现,吸入超细污染颗粒会导致颈动脉血管壁增厚,诱发心脏病。研究发现,空气中污染颗粒在冬天清晨达到峰值,因此,下午室外跑步或骑车锻炼更好。空气污染严重时,最好在室内运动。
19、每周吃鱼两次以上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表示,每周吃鱼两次以上,心脏病危险降低30%以上。鱼肉中保护心脏的神奇成分正是欧米伽-3脂肪酸。
20、保持骨骼健康
《内科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60%可能会出现心脏病发作,因此出现骨关节问题要及时就医。
21、别吝啬睡眠
每天晚上睡眠少于5小时的女性,比那些每天睡足8小时的女性患心脏病的危险高出30%。过少的睡眠会对激素、血糖和血压带来严重伤害。
22、睡前做做拉伸
灵活性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日本一项研究发现,40岁以上的人常做拉伸运动,患动脉硬化的风险能减少三成。每天做10-15分钟拉伸运动,活动筋骨,能增强血管周围肌肉组织弹性,使血管柔韧度更好。
23、规律房事
也许这是个无性婚姻的时代,性支出按月计算,或者更长。实际上性行为和慢跑一样都是不错的运动。每周3~4次性行为的男人10年后发生重大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可以减半。
24、多交几个朋友
朋友多意味着从社会上获得的支持也多。这种支持对于减轻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压力十分有效。压力在很多时候就是心脏病的诱因,与那些没有朋友帮助必须独立支撑的人比较,朋友多的男人患心脏病的机会仅是前者的一半。